衢江这条百年老街 馋到你流口水

发布时间:2022-02-08 来源:同心苑 荣中华 金露茜 周婕 姚丹宁

据同心苑    春节假期

“同心苑”推出

“浙”里共富年

邀请各级政协委员

当“导游”

让你足不出户

饱览浙江年味

领略共富成果

今天

一起跟着

衢州市衢江区政协委员

程立康

走进杜泽老街

导览委员

程立康,衢州市衢江区政协委员、衢江区杜泽镇统战委员。

杜泽镇有一条百年街道,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杜泽老街”。明末清初,这里文人辈出、商贾云集,形成了39条街巷交错的格局,有“千户烟灶万户丁”之称。

20177月,衢江着手整修这条老街,在保留原有百年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元素,通过统一规划、招商及运营,打造一条集美食、旅游观光、亲子研学、住宿休闲于一体的风情古街,成为浙西地区文化古街旅游休闲“打卡地”。   

改造后,老街的真实活力得以留存,烟火气息浓郁,吸引了不少新乡贤创业、游客观光。2021年,杜泽老街共接待游客11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约8100万元,有力推动了衢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品尝老街味道

桂花饼、馄饨、灌肠……老街万种风情,美食撩动人心。

杜泽灌肠

杜泽灌肠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米浆味,另一种是糯米味。米浆味的口感爽滑、辣得过瘾,糯米味的则比较有嚼劲。

水仙灌肠、土花灌肠、黄明灌肠、玉仙灌肠……老街上有很多灌肠店,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可以了。

杜泽桂花饼博物馆

从杜泽老街的街口往里走100米,你就会看到杜泽桂花饼博物馆。芝麻条、小酥饼、糖拇指、芙蓉糕……小小的展示台上,摆放着十几种糕点。其中,桂花空心饼和鸡蛋糕最受欢迎。

一口,满口酥香留唇间;两口,童年回忆涌上心;三口,满是浓浓思乡情……

皮薄馅足的馄饨、金黄薄脆的鸡蛋粿、香味扑鼻的水饺……老街上的美食还有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感受老街文化

老街的美食满足你的味蕾,而老街独特的文化则浸润你的心灵。

杜本仁堂

杜本仁堂始建于1913年,大门为石库门,天井四周设有走马楼,天井地面四周用长条石铺砌,地面中间为三合土墁地菱形花纹。

杜本仁堂保存较好,布局规整,雕刻精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南孔书屋

坐落于杜泽老街的南孔书屋占地145平方米,馆藏8000余册,有阅览座席70个。

书香浓郁的书屋里,配有自助借还机和办证机。身份证一刷,就能走进书屋,感受书香。书屋的一面墙上,挂满了老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展现了杜泽的发展蜕变历程……

茶余饭后,你可以来到这里,或看书,或小憩。

有声国学馆

博闻国学,润物有声。有声国学馆以国学文化为元素导入,结合南孔特色与围棋文化,打造“研学教育基地”。闲暇时,可以带上孩子来这里感受浓浓的国学风!

体验老街手艺

一声手艺人,一生“守”艺人。老街的时光慢慢流淌,一群“守”艺人守住了厚重的岁月与历史。

火红炙热的打铁老铺燃炉,传统手法制造的篮子和水桶,手工制作的豆腐……老街上的“守”艺人,留住了“土”味和乡愁。

传统竹编技艺馆

走进传统竹编技艺馆,一下子就被墙上精美的竹编农具吸引了。

竹帽、筲箕、提篼、竹扒……曾经用于生活和农事的工具,挂满了墙,倒像是装饰画。在现场,还能“围观”师傅制作竹编农具,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艺,让人挪不开眼。

打铁铺

在杜泽老街的打铁铺里,师傅们每天热火朝天地锻造铁制农具,“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与热情燃烧的炉火,成了老街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打铁铺不大,但里面的铁器多种多样。在老铁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一件件老物什,无不散发着老手艺独特魅力。

 传统箍桶技艺馆

“箍桶”这个老行当,你还记得吗?

水桶、米桶、吊桶、担桶、挽斗……曾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木盆、木桶。如今,那些以制作木桶制品为生的箍桶匠们逐渐隐退。而在杜泽老街,你还能亲眼见证木头是如何“变身”为生产生活用具的。

手工豆腐技艺馆

手工豆腐留住了我们儿时的味道。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却步步都有门道。

浸豆、磨豆、煮豆浆、点豆腐和压豆腐这五道工序非常讲究。若你来到杜泽老街,一定要来技艺馆体验一番。

不知不觉间,已走过整条老街。不管是雕花的旧屋檐还是青石板路,亦或是街角的小店,都藏匿着旧时光里的回忆和味道。

来到杜泽老街,请放缓脚步,静静感受百年老街的烟火气息、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