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把农村文化礼堂越办越好
——关于“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4-22 来源:浙江省政协

  我省自2013年启动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部门全力指导和推动下,经过近6年来的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全省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000余家,占500人以上行政村的52.4%。省委省政府连续几年把兴建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人代会上又提出全年建成3000家的任务,力争到2022年全覆盖。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我省加强和改进基层工作的一大创举,成为乡村建设中的一张“金名片”,被写进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围绕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最近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张泽熙副主席带领下,先后到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丽水、台州等地10多个县(市区)2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进行调研。

  一、农村文化礼堂在振兴乡村战略中已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这几年来,随着农村文化礼堂的普遍兴建,其作用日益显现。礼堂,在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党和政府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一是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打牌、搓麻将、聊天是村民文化生活的“三件套”。文化礼堂兴起后,通过送文化、种文化,村民自发挖掘文化,唱村歌、办村晚、跳排舞、打篮球,参加各种礼仪活动、办村史展非遗展、文化长廊等等,农民的文体生活丰富多样。有的地方依托文化礼堂组建了各类球队、舞蹈队、腰鼓队等等,多的达十几支、少的也有三四支。据统计,近几年来依托文化礼堂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万多场次。文化礼堂成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二是有效地实现了基层农村的政治引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阵地意识,农村基层不同程度地被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所浸染。正面的东西缺少场所弘扬,反之,其他一些势力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场所渗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存在弱化、虚化的风险。省委省政府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伊始,就不是简单地把它作为纯娱乐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从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对农民群众思想引领的高度,把它定位在“精神家园”,强调文化礼堂首要任务是培育“红色细胞”,打造“红色殿堂”,不断扩大“红色地带”。这几年,不少地方的文化礼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宣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挖掘地方文化、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首要内容,寓教于乐,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较好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不少地方运用文化礼堂这一载体,注重挖掘弘扬孝善文化、和谐文化、礼仪文化、家规家训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清廉文化、乡贤文化、耕读文化等,用文艺表演的形式、用展陈展览的方式、用庄严庄重的仪式,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来、弘扬起来,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起到滋养人、教化人的作用,提升了农民群众的道德素养和精神文明水平,为构建和美环境、和善行为、和睦邻里、和静心境,促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地方干群之间、村民之间、老少之间的矛盾纠纷和不良习俗大大减少。过去干部村民、邻里之间的一些矛盾,通过传统文化教化,通过一起上台表演、跳舞唱歌,“相逢一笑泯恩仇”。嘉兴等地还出现了不少数年无诉讼的村庄。

  四是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科学知识、健康意识和生产能力。文化礼堂兴建以来,省市县一些部门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开展农业科技、卫生健康、养老养生、科普、体育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讲座,送各类书籍下礼堂,帮助建立各类非遗展陈馆、乡愁记忆馆等,向农民群众传授生产技能、传递人文关怀、传播文明风尚。有的地方把农村文化礼堂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与和精品线路统筹规划中,围绕文化礼堂打造星级旅游景点,打造文化礼堂经济圈。有的地方文化礼堂开设“创享吧”等平台,为村民提供精准的电商辅导、创业培训、资源共享等服务,助推了一部分农民群众各种知识的提高,助推了乡村经济发展。

  二、发挥文化礼堂作用还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文化礼堂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随着社会关注、民众关切程度的逐渐增长,更好发挥文化礼堂作用亟需破解一些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作用发挥不均衡。一是地方领导和群众对文化礼堂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不一。二是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经费保障跟不上,文化礼堂内容建设的质量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三是因为缺乏懂文化、懂管理、有思路、有热情的农村带头人,导致文化礼堂没法像有带头人的乡村那样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地开展。四是不同星级特别是高星级与低星级文化礼堂间差距较大,存在重点村供给有余而普通村供给不足的情况。

  (二)部门合力还欠缺。一是有的地方文化礼堂建设中,部门间没有很好地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合力不够,存在着各唱各的调的现象。二是上级有的部门热衷挂牌子、占位子、戴帽子。突出表现是造成文化礼堂同一功能区名称各异,如文化广场有的地方又叫先锋广场、清廉广场,文化长廊又叫先锋长廊、清廉长廊。原因是上级部门每个都要基层有相应的场所,并都列入考核范围,还有挂的牌子五花八门、大小不一。有的村干部说,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考核,在有的功能区做成像窗帘一样可以收上和挂下来的牌子6、7块,谁家来了就挂谁的。三是也有的部门还缺乏充分利用文化礼堂阵地的意识,可以下沉到文化礼堂的服务内容尚未下沉。

  (三)人才队伍不稳定。一是乡村基础文艺人才少,团队人员流动性大,文化队伍薄弱,全省农村文化人才数量质量区域间不平衡。二是能够积极引导、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专业骨干人才有限。三是现有的文化礼堂管理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不具备专业技能、活动策划组织能力,指导作用不明显,导致活动类型的多样性、创新性不足。同时,文化礼堂专(兼)职管理员缺乏统一的选拔、任用机制,工作报酬得不到保障,影响了管理员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四是乡镇文化站作为文化礼堂活动最直接的指导者力量短缺,很大一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难以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四)个性挖掘不充分。一是有的农村文化礼堂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少,组织的文化活动内容浮于形式和应付,缺少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元素。二是有的文化礼堂文化展陈形式单一,缺乏当地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的挖掘和设计。三是缺乏专业团队来组织、策划和指导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与文化礼堂的有机融合。

  (五)要素保障有困难。一是文化礼堂后续维护更新和日常活动组织,需要资金支撑,而目前经费投入缺口较大。二是社会资本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三是随着建设进程的推进,建设难度越来越大,接下来要建的村大部分基础较弱,有的建设用地无法满足“一村一礼堂”的要求。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